目前位置:首页>>佛教资讯>>佛教新闻

首届“少海论坛”在山东胶州成功举办:深入探讨佛教中国化的胶州实践与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5-09-23 22:14:23

2025年9月22日,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佛教协会、山东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共同主办,青岛市佛教协会协办,胶州市佛教协会与胶州慈云寺共同承办的“首届少海论坛”在山东胶州成功举办。

1.jpg

9月22日,“首届少海论坛”在山东胶州举办

本次论坛以“海陆交汇:胶州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桥梁角色”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侨大学、山西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鲁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荷泽学院、广东省佛教协会、陕西省佛教协会、浙江省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协会、山东省佛教协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旨在共同探讨胶州在我国佛教中国化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地位,系统梳理山东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论坛收到50多篇围绕主题撰写的高质量研究论文,成为佛教中国化与区域宗教研究的重要学术参考。

2.jpg

开幕式

3.jpg

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本悟法师致辞

4.jpg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四龙教授致辞

5.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致辞

6.jpg

胶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了善法师致辞

开幕式上,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韩庆新、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本悟法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胶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了善法师分别致辞。青岛市委统战部、胶州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7.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以《试论佛教中国化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为题作专题演讲

8.jpg

“宗教中国化胶州实践基地”揭牌

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弘庵法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诚达道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金述龙阿訇、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名誉主席房兴耀主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马斌副研究员受邀参加圆桌对话,围绕“如何发挥宗教的‘和合思想’助力‘上海精神’落实和‘一带一路’建设”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对话嘉宾包括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弘庵法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诚达道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金述龙阿訇、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名誉主席房兴耀主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马斌副研究员,嘉宾们在对话中展示了他们对各宗教“和合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上海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理念的准确把握,

9.jpg

少海圆桌对话

他们一致认为,“和合”理念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各宗教共同倡导的精神原则,与“上海精神”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高度契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四龙教授发表了题为《求法即弘法:山东佛教的海洋精神》的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徐以骅教授发表了题为《战略宗教学视域下的佛教对外交流》的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志刚发表了题为《“三教会通”与佛教中国化——以德清在崂山阐发的“经世出世之学”为例》的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发表了题为《法显携归的“大般泥洹经”的译出与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的主旨演讲,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盛力发表了题为《胶州佛教中国化的治理智慧与上合组织多元宗教文化治理模式构建》的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湛如教授(代讲)发表了题为《梵风东渐与海上西来:青州佛教造像中“龙衔莲”图考论》的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教授主持了这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10.jpg

主旨演讲

11.jpg

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教授主持

12.jpg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四龙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13.jpg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徐以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14.jpg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志刚发表主旨演讲

15.jpg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围绕“海陆交汇:胶州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桥梁角色”这一核心主题,设立了五个分议题,从历史、文化、地域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分议题第一场:胶州佛教的历史源流与“一带一路”

16.jpg

分议题第一场

该议题聚焦胶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探讨佛教如何通过贸易与文化交流途径传入并扎根山东,进而影响中国佛教的整体发展。专家学者们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还原胶州在佛教传播史上的真实图景。

分议题第二场: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与胶州实践

17.jpg

分议题第二场

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分析了胶州在地域实践中如何吸收、融合并创新佛教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他们认为胶州佛教的演变是佛教中国化的微观缩影,慈云寺等古老寺院的变迁史,不仅反映了佛教与地方社会的深度融合,也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特征。

分议题第三场:从法显到义天:求法僧视角下的佛教中国化实践

18.jpg

分议题第三场

与会专家学者从求法僧的行程轨迹、译经活动与文化交往中,重构了山东半岛在东亚佛教网络中的关键地位。法显西行与义天入宋等事件,均与胶州一带的港口活动密切相关。专家学者们探讨他们在中外佛教交流中的贡献,尤其是山东地区在求法僧往来过程中所起的枢纽作用。他们的经历不仅是宗教精神的体现,更是跨文化对话的典范。

分议题第四场:求法僧与佛教中国化在山东的实践

19.jpg

分议题第四场

本议题聚焦山东地域语境中求法僧的文化实践。专家学者分析他们在佛教义理研究、经典翻译、寺院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推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分议题第五场:山东宗教的多元融合与宗教中国化

20.jpg

分议题第五场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调和机制。这一机制不仅适用于佛教,也为其他宗教的中国化提供了历史参照。他们探讨了不同宗教在山东地区的互动与融合,如何共同塑造了宗教中国化的地方经验,并为当代宗教和谐提供历史借鉴。

首届少海论坛由国内顶尖学术机构与宗教组织联合主办,体现了学术界与宗教界的深度合作。

21.jpg

闭幕式

22.jpg

闭幕式由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青岛湛山寺住持妙智法师主持

23.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作学术总结

24.jpg

山东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陶书同致闭幕词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论坛承办方在论坛期间特举办“青岛市佛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佛教文化展”。论坛结束后,将移至胶州慈云寺延续展览一个月。本次展览既是青岛市佛教界向祖国华诞的虔敬献礼,也是一次以佛教文化艺术为纽带,展现文化自信的盛会。

25.jpg

青岛市佛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佛教文化展

青岛胶州,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海陆交汇节点,历史上不仅是商贸往来的枢纽,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称“少海”的胶州湾,在唐代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与胶西榷场,清代更成为全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被誉为“金胶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与此同时,胶州也是山东半岛与东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境内三里河文化遗址融合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展现了胶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6.jpg

青岛胶州慈云寺

在此背景下,举办“少海论坛”不仅是对党中央关于我国宗教中国化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山东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与现代转化的重要举措。论坛旨在通过学术研讨、文化交流与多方对话,推动胶州、青岛乃至山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